让科学活动回归本质,让科学会议呈现新风貌。前不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布《中国科协关于科技社团举办活动的若干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一时引起高度关注,强调重点加强自律责任,重点整治科技社团在会议活动中的不良之风。消息一经发布,社会广泛传播,也让各行业为之聚焦。
《新规》要求,科技社团禁止过多过滥设立表彰项目、禁止以撑门面为主要目的邀请院士专家出席活动、禁止举办“应景式”活动、主办国际活动不得“穷大方”摆排场……9条新规剑指当前科技社团举办活动中的不良风气。其实,科协这一举措主要针对当前学风不正以及各类层出不穷的学术弊端施加更为严格管理手段。
早在今年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学会会员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就显出端倪。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从年初发布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协全力完善对入会人员采取的严格审入制度,而这也拉开了科协加强各项管理的序幕。这些新举措均为下一步肃正会风建设,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科协每年举办众多学术交流活动,因此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这个平台本应是科技创新的一方沃土。但近年来,一些社团活动却变了味:有的沦为“名利场”,表彰奖项满天飞;有的成了“秀场”,重形式轻内容;有的甚至借学术之名行牟利之实。这些乱象不仅浪费科研资源、消耗工作精力,更污染学术生态、损害科技社团的公信力和创新力,必须下猛药治沉疴,扶正气扬新风。
我认为,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和学术风尚。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到高铁、5G、人工智能、大数据、AI产业……每一项重大科技进展,无不是科研工作潜心钻研的结果。当前,世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更需要让科研会议回归本真,让会议活动真正成为创新思想的孵化器、学术交流的主阵地。
《规定》发布后,在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会场上,我们也能直观感受到明显变化。不立开闭幕式,减少领导致辞,严禁安排宴请等非学术交流活动,严格控制线下活动规模,组织者将主要精力从会务组织转向促进学术交流;充分利用会场已有设施设备,不搭建大屏,不制作背景板,不铺设地毯,节俭办会,不再提供签字笔、笔记本……聚焦核心议题、提高决策效率。年会秉持务实节俭的原则,在组织上力戒形式主义,注重提升实效,树立办会新风。
来源:中国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