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赛事进入了激动人心的公路赛环节。赛事持续三天,选址风景秀丽的龙口水库,随着比赛的顺利转段,参赛选手们摩拳擦掌,在这一全新赛场上尽情展现风采和实力。该赛道不仅对选手们的骑行技巧提出了挑战,更考验着他们的耐力和意志。

7月6日9时,自行车公路赛首日赛事正式开赛,H组和T组选手首次在赛事中亮相。当日共诞生了28块金牌,成了整个赛事期间诞生金牌数量最多的一天。广东队表现出色,拿下20块金牌,且一举包揽了H2男子10公里个人计时赛,H4女子15公里个人计时赛,T1、T2女子10公里个人计时赛四个项目的全部奖牌。在金牌榜单上,除广东队之外,浙江队获得2块,山东队获得2块、河南队获得2块,上海队获得1块,辽宁队获得1块。


广东队梁贵华在C2男子10公里个人计时赛中夺冠,这也是他在本届赛事中获得的第二枚金牌。作为一名41岁的老将,他坦言,保持竞技状态更多依靠的是坚持不懈。训练过程确实枯燥且辛苦,有时需重复同一动作数百次,但只要想到赛场上的荣耀,梁贵华便咬牙坚持下来。在他看来,训练没有秘诀,就是日复一日地刻苦练习。
梁贵华表示,刚完成10公里比赛,整体感觉良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欣慰,并感谢大家的支持。接下来还有一场比赛,自己的目标是安全完赛,力争再创佳绩。谈及自行车运动,梁贵华说,小时候便梦想成为运动员,羡慕别人在赛场上的风采。后来,他开始骑自行车,发现这项运动能让他领略不同风景,抵达更远的地方。对梁贵华而言,自行车如同另一条腿,不仅是一种运动工具,更是探索世界的翅膀。

在当日举办的各项赛事中,多名选手表现出绝佳的技术水平和竞技状态:王小梅在C3女子10公里个人计时赛中,平均速度达40.068km/h,在比赛中全程保持高效稳定的状态,远超其他参赛选手,毫无悬念地摘得了金牌,这是她在本届赛事中赢得的第五枚金牌。

同样领跑金牌榜的还有广东队梁伟聪,在荣获C1男子10公里个人计时赛冠军后,顺利摘得第六块金牌。梁伟聪的经历也激励着其他选手,展现了残疾人运动员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T2女子10公里计时赛中,18岁的深圳籍小将武文茜勇夺冠军。赛后,她开心道,“很开心,这是自己的首个金牌,练习自行车项目已经2年时间了。”

孙变变在H5女子15公里个人计时赛中卫冕冠军,作为本届自行车赛事运动员宣誓代表,曾在2024年巴黎残奥会公路自行车女子H5公路赛获得银牌。在接受采访时,她点赞自行车公路赛赛段,“龙口水库风景很美,路面也经过了重新铺设,相关设施也得到了升级改造。”她说:“手摇车难点在于需要较强上肢、核心力量,比赛更具挑战性。然而,夺取金牌的坚定信念一直在激励自己,加上前期有充分备战,夺冠显得相对轻松”。
在7月6日上午进行的听力组女子15公里计时赛中,中国澳门选手许朗最终以22分03秒43的优异成绩荣获银牌。明天,许朗还将继续她的比赛征程,参加听力组70公里公路大组赛。

许朗于1984年出生,自幼坚持融入健全人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从17岁时开始练习铁人三项,2002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专攻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相关单位任职工作人员。自接触到铁人三项后,许朗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一发不可收。“可以一次性挑战三个项目,拼尽全力完成比赛的感觉很棒。”许朗表示,喜欢挑战自己,是她的本能,“越困难我就越想征服。”在运动生涯中,许朗多次摘得佳绩:2006年多哈亚运会,她获得女子铁人三项第12名;2010年广州亚运会,她斩获女子铁人三项第四名;2014年仁川亚运会,她位列第五名;2018年亚运会女子铁人三项比赛,她勇夺铜牌;2021年全国残运会,她一举包揽了马拉松女子听障组金牌以及田径女子10000米银牌。
相较于自行车项目,铁人三项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完成游泳、自行车和长跑三个部分,对体能、耐力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朗是如何在这样高强度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又怎样兼顾工作与运动?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许朗表示,训练与上班互相作为调剂:训练后上班会有活力些,也可以释放工作压力,“定时训练让我的工作效率变得更高,因为我要求自己准时下班,工作超时就会影响训练。”
成功并非偶然。2024年,许朗先是在世界听障田径锦标赛中获得5000米银牌,接着在世界听障自行车锦标赛中夺得两金一银一铜,随后在亚太听障运动会田径项目中再添两金一银。同年,在金沙中国澳门国际十公里长跑赛中,她以38分12秒的成绩再次刷新了自己保持的纪录,展现了她持续突破的竞技状态。
为健儿们加油鼓劲!
一起期待
接下来的精彩对决吧!
来源:龙岗赛委会新闻广电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