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28日,上海,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8月8-12日,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
两场顶级科技盛会隔空相望,一南一北各具风采。
突然有个念头,这两个大会相差10天,
是不是挨得太近了?
一边是人工智能,一边是机器人——谁也不愿意落下。
北京和上海双城同台竞技,是强强对决,还是各领风骚?
漂亮国那边,2025年7月23日,正式发布《赢得竞赛:美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Winning the AI Race: America’s AI Action Plan)。
AI竞争,中国必须赢。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北京两场大会,显得格外醒目。
双城竞力,各自发力
人工智能正处在炙手可热的风口,北京和上海在这一领域各显身手、各自发力。
2015年,北京举办了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
而上海则于2018年抢先推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连续多年将全球AI大咖与企业引至黄浦江畔。
两大城市借助各自王牌大会,乘势而上打造科技高地:一个主攻人工智能,一个侧重机器人技术。
北京的优势明显,有雄厚的科研资源和政策支持,部委、协会、科研机构就在北京。
上海的优势也超级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强,具备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开放的创新环境。
两城围绕AI领域,似乎呈现出“双峰并峙”的态势。
基本上大家会问这么一个不那么高级的问题:谁更厉害一些?
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由外交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网信办、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上海市政府等联合主办,规格之高体现出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的地位。
今年的2025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论坛举办时间是月26日-28日,展览的举办时间是7月26日-29日 ,论坛和展览的地点有世博中心(论坛)、世博展览馆、徐汇西岸等。
2018年以来,上海已成功举办7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累计吸引了6000余名海内外顶尖专家、25亿人次线上参与,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顶级盛会之一。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继续发挥“科技风向标、应用展示台、产业加速器、治理议事厅”的重要作用,打造“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评奖赛事、智能体验、创新孵化”五大核心内容,汇聚世界顶级科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投资人、初创团队等,搭建世界级合作交流平台。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上海近年来全力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并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为龙头名片。
上海选择将大会落户于浦东世博中心和世博展览馆,并联动徐汇西岸会场,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彰显“AI赋能城市”的理念。
规模上看,WAIC近年来不断刷新纪录。
2025WAIC大会的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800家,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嘉宾确认与会。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举办WAIC不仅在于展会本身,更是服务于城市产业战略。
借助大会东风,上海出台“人工智能上海方案”,近几年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和产业规模实现了“三个倍增”,产业规模从2018年的134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800多亿元,汇聚了25万专业人才。
WAIC在上海的成功举办,为这座城市打造“人工智能高地”提供了强劲动能。
北京的世界机器人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主办,依托行业学会和国际组织的力量,打造专业化的机器人盛会。
相比上海聚焦AI的宏观布局,北京则选择在机器人这一AI重要分支领域深耕细作。
WRC世界机器人大会自2015年落地北京以来,逐渐发展成全球机器人领域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活动。
大会目前举办地是北京亦庄的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这里进行了升级改造,将成为科技会展综合体。
这种“以会兴产”的思路十分明显:通过常年举办机器人大会,带动北京亦庄形成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再到应用场景,建设世界一流的机器人产业新城。
据2025年大会发布的数据,今年展览面积首次超过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也首度突破200家,将有百余款新产品集中亮相。
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总体规模略小于上海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但WRC更强调专业深度,今年大会更是突出“人形机器人”热点,近50家知名人形机器人企业参展。
错峰举办是否更佳?
今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29日闭幕,北京的WRC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8日就开幕了,两者仅相隔10天。
一南一北两场大会,时间挨得实在是太近了。
如果能将两大盛会的档期拉开,一个安排在上半年、另一个放在下半年,或许会为各方带来更从容的空间,例如,半年里新研发出来的设备、技术,就可以迅速亮相。
一个月内连续参加/观看两场AI和机器人盛会,对参展企业、观展人士、参会者而言,似乎不是最优解。
或许正因为时间接近,难免有人将上海WAIC和北京WRC拿来暗暗比较一下。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AI与机器人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前沿领域,两大会各有侧重、各有千秋。
没有京沪之争,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太太大了。
谁能办得更好,才是关键。
7月上海,8月北京,完全可以看作中国科技整体实力的双丰收。
读到这里,答案大概已经在你心中了吧:北京和上海,以自己的方式,各自发力,正在定义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高度。
来源:会展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