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会展业公共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会展洞察
会展洞察
把舞台变客厅,摆上长沙发
时间:2025-09-19   访问量:0


圆桌论坛、嘉宾访谈,用的都是单人沙发,

主持人、嘉宾正襟危坐,都手持麦克,

多少给人一种“端着”的印象。

老外怎么做呢?

把家里的长沙发、转角沙发搬到主席台上。

我们的会议论坛,圆桌讨论或访谈类的,清一色都是一排单人沙发,一个个大得需要两个服务员才能抬得动,还得加一个靠垫,否则嘉宾坐进去背靠不上去,坐深又不对,结果大家只能板着身子坐直。

一坐就是一小时,腰酸背疼。观众看着也紧绷。

这种场面看着有点儿严肃,过于规矩,也让观众陷入“正经氛围”里。

老外怎么做呢?

图片

舞台换成“客厅”,效果立刻不同

看到一个视频,是钢铁侠马斯克和几个嘉宾在台上讨论,对,就是我们熟知的“圆桌讨论”。

但主席台上摆的是一个长沙发和三个单人沙发的组合,看上去就像在家里的客厅里闲聊,随意,但热烈,气氛很好,笑声不断。

微信图片_2025-09-19_144921_109.png

国外很多访谈、圆桌对话,常常摆上张三人位沙发,或者一张转角沙发。嘉宾们并排落座,不必刻意保持距离。主持人往中间一坐,开场就像朋友聚会。

这种场景一看就轻松。

嘉宾不用刻意梗直了脖子,可以自然侧身、点头、交谈。一放松,真心话就出来

真诚是必杀技。

很多时候,观众买票、抽出时间大老远来听会,就是为了听到真谛、真心话,不喜欢台上的人在背台词

长沙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画面感

摄影机从正面一推,几位嘉宾同框,表情互动都能捕捉到。朋友圈里、短视频里,这样的画面才有传播力。

其次是心理暗示

舞台变成“客厅”,就意味着这是一次对话,而不是一次“轮流讲话”大家不会怕讲错话而紧张得不得了。

微信图片_2025-09-19_144922_050.png
微信图片_2025-09-19_144922_778.png

互动式演讲,更受欢迎

今年8 月 21 日,“会议圈”公众号杨正老师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一年一度的三新展,我看到了啥?

文章里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国际知名的演讲经纪人机构JLA的统计显示,互动式演讲的场次,从2018年的23场,猛增到2024年的208场,增幅超过800%。

这种对谈聊天的形式——也有的叫做“炉边谈话”(类似黄仁勋和王坚在今年链博会上的对谈),对谈时间不会太长,但是内容很精彩。

微信图片_2025-09-19_144923_514.png

2025年7月17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上,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和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来了一场“炉边谈话”

观众口味变了爱看“演出”了。

传统的“主旨演讲+分组讨论”依然存在,但现场常常出现“抬头率低、鼓掌率低、拍照率低”的“三低”现象。

反而是“对谈聊天”的形式,比如“炉边谈话”,能让观众兴奋。毕竟咱都是吃瓜群众啊。

长沙发和转角沙发,恰好就是这种形式的物理载体。座位挨得近,大家不用装,不必顾着姿势标准,气氛轻松,甚至能来一点点放飞。松弛,不是随便,而是更真诚。往往一句金句,就是在这种放松的聊天里冒出来的。

微信图片_2025-09-19_144924_242.png

没钱也可以创新

创新,大多都需要钱,但可以低成本,小创新。

我们不需要投入很大的钱,只要换一组沙发。酒店、会议中心没有?那就去找家具租赁公司。

实在不行,上闲鱼买一个二手沙发,用完再卖掉。算下来,可能一分钱都没多花。

微信图片_2025-09-19_144924_946.png

这种形式的小改变,带来的回报可能很大。

观众一看:“咦,这个会议不一样啊。”嘉宾和主持人坐在长沙发上,对谈自然,照片好看,首先能起到一个传播效果新闻稿也好写:“你看人家的会议,敢这样布置。”

长沙发就是一个几乎零成本的创新。它不会改变会议的本质,却能立刻改善氛围。

微信图片_2025-09-19_144925_627.png

舞台布置的小心思

当然,这种布置也不是随便抬一张沙发上去就行。要考虑舞台效果:

沙发最好比观众席略低一些颜色,灰、米色、雾蓝都行,避免艳丽。

微信图片_2025-09-19_144926_371.png

摆放时稍稍往内收,形成一个弧形。这样嘉宾之间看其他几人就不用特意扭头了,视线自然,观众看过去也有包裹感。

茶几要小而低,不挡腿,不挡镜头可不放席卡

背景板与沙发之间留一点空隙,让灯光打出层次。

这些小细节,决定了画面最终是不是舒服。很多会议主办方忽略了布置,结果费了心力,却得不到观众的好评。长沙发的魅力,在于“自然”充当的是氛围组

微信图片_2025-09-19_144927_145.png

端着麦克风“端着”

还有一个细节,也要说。

国外的访谈和圆桌会议,大多数用的是领夹麦或耳麦。嘉宾基本上不用手持话筒,说话时自然多了更放松

在中国,会场绝大多数都用手持麦也许是因为紧张

手里一拿麦克风,人就容易“端着”。

这里的“端着”,既是动作:手里端着一个东西,有一点儿拘谨;也是心理:下意识进入“发言模式”,语气就开始变得一本正经生怕说得不对,被人笑话,更怕被人抓住把柄。

微信图片_2025-09-19_144927_889.png

反过来,如果换成领夹麦或耳麦,双手解放出来,一个手势,一个身体的转向,互动感十足

不过也不是所有场合都适合用领夹麦/耳麦。对于需要多人快速轮流发言的论坛,手持麦还是不错

还有一点,领夹麦/耳麦要用质量好一些的,工作人员也要有经验,不然哧啦哧啦磨着衣服,出来的声音就不好。

会展行业的创新不算多,可能是跟我们接待大量的政府会议、国企会议和协会学会会议及其嘉宾有关系,那些嘉宾确实不愿意也不能够说出内心真话。

于是,单人沙发摆了一排,体面,但显得僵硬

长沙发、转角沙发,把舞台变成客厅。让嘉宾更真诚,让观众更开心,让传播更。下次办会的时候,不妨试一试。

来源:会展Ben


深圳市会展业公共服务平台

联系电话:0755-82880185 、82880186

邮编:518000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圳会展中心

技术支持:TIANRUI

技术电话:400-806-5336

Copyright 2023 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2129154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