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一个会展中心的朋友给我转来了广交会展馆的公众号推文,
说广交会展馆领导都不管吗?
一个GQ都可以撒开了脚丫子这么做公众号推文啊,
是不是为了销售他们家的吊点啊?
我看了一下,确实画风过于gui(迥)异,
而且还出现了10万+,是不是国内唯一的一个?
悬 学
会展中心、会议中心的收入,主要来自馆租(展厅租金和会议室租金),次要收入有餐饮、广告点位、电费、加班、特装管理费、停车、设备租赁等。
要说中国最不缺生意的场馆,大概也就是上海、广州、北京了吧。
广交会展馆(琶洲馆)是中国第一大馆,江湖地位摆在那儿,不愁生意吧,广交会一年两届,还有其他的自己办的大展,客展也多。
但为了让主办、主场公司和众多展商对广交会展馆有更好的了解,让企业参展获得更好的回报,也是为了多增加收入吧(我猜的),广交会展馆公众号竟然盯上了头顶上毫无感情、长相十分一般的吊点。
这重口味啊!
怎么做呢?
广交会展馆的同学脑洞大开,决定做一个关于吊点的系列推文。
第一期是开篇预告,总共做了5期。
这个系列的名字很吸睛,叫“悬学篇”,对应的是吊在上面的广告、LED等的悬挂悬吊。
展商只要想把Logo啥的在上面一”悬“,”叮“,支付宝到账人民币XXXX元!进入广交会展馆的口袋里。
悬学篇,这名字,很炫。
美国巨星霉霉有霉霉经济学,广交会展馆有悬学。
画风完全不是国企范儿,领导知道吗?
悬学篇五篇推文的画风完全不是国企范儿,我担心一旦领导醒悟过来了,会不会追究下来啊:咱是大国企,这不符合咱的调性啊。
有点儿替市场部同学担心的。市场部的胆子够大。
但市场反应十分强烈。
下面是五期推文的阅读量。
这阅读量,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让人羡慕,第4篇(即悬学篇第3话:不想装了,可以既要又要!)出现了10万+。
我印象里,还没有哪个场馆的单篇阅读量能破10万的。
他们的推文蛮好玩的,文字不多,但有惊喜,好玩儿,图片都是漫话风格,文案有趣,各种谐音梗,能引起大家的会心一笑,随手一个点赞和关注。
again,他们的文案确实很赞,很巧妙地把吊点的好处给说得明明白白。
小切口
会展中心、会议中心的自媒体运营是个十分头疼的事,绝大部分都是报道一些会展项目或企业文化方面的,有的甚至发布一些跟读者毫不相关的招投标信息。
一个主要原因是会展场馆都是国企,而国企发布信息需要重重审核,这个部门经理改两下,那个总助改一下,等到大领导最后OA上批准,时效性已经没有了。更大的难点是领导求稳,不希望一丁点创新、玩新花样被他的上级领导批评:我们集团的对外形象不是这样的啊!
这两个“约束”把本来热情满满、创意多多的市场部、品牌部、公关部同学搞得毫无兴致。
所以,看到广交会展馆这五期推文,有种“啊,这还是广交会展馆吗”的疑惑。
广交会展馆是国内最大会展综合体,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举办地,目前年度办展面积全国第一,老大哥。
我看了看广交会展馆公众号,创新求变意识很强。
目前在会展行业的官媒中,还没有发现类似玩法。
小切口引发强关注,抓住了新媒体的特点。
漫画形式和玩梗标题、有趣文案三者结合,成功引发了读者好奇心。
第三话推文发布于9月25日,能有十万+阅读量,精准抓住了国庆假期微信圈的刷圈时段。
广交会展馆是个老字号展馆,通过这样的动作,能保住原有用户,同时吸引年轻新粉丝。
顺便说一下,这个公众号不是广交会公众号,而是展馆自己的号,主要做的是非广交会时间段的营销,与广交会的新媒体号是做了错位的。如果渠道打通的话,可能还会有新的化学反应。
最神奇的是,这事发生在广交会展馆,首先是领导支持鼓励这么玩儿。
来源:会展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