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步统计,今年1—8月,广州重点会展场馆举办展览195场,累计参展参观超836万人次。
近年来,作为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广州既坚守“千年商都”厚重根基,更激荡“老城市新活力”的澎湃动能:35个工业大类构建起完整生态链,6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挺起实体经济脊梁和万亿级消费市场。依托深厚的产业土壤,广州会展业枝繁叶茂,已从广交会的“一枝独秀”发展为“百展齐放”,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
8月27日,广州展产协同创新发展交流活动在广州白云国际会堂举行。活动以“展产共融·全球聚力”为主题,英富曼会展集团、智奥会展集团、励展博览集团、法兰克福展览、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博华、国药励展等国内外重点外资会展企业以及广汽、广州建筑、广州地铁、广东科展、广州城博文创展览、广东鸿威会展集团等国企、民企代表参会,与广州“21+8”产业办(专班)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实打实对接,加深了解、增强信心,共商广州展产共融创新发展路径。
活动中,13家企业和机构获颁“广州会展合伙人”证书,从“单向协作”到“共生共赢”,推动形成“政府+合伙人+产业主体+服务机构”的协同生态,让会展业成为赋能城市产业、彰显开放活力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广州会展业保持增长态势,会展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二,会展业竞争力连续多年居省会城市第一。2024年广州市展览面积和参展参观人次分别增长8.8%和14.7%,均创历史新高。据初步统计,今年1—8月,广州重点会展场馆举办展览195场,展览面积超720万平方米,累计参展参观超836万人次。这份成绩单是广州产展融合成效的鲜明写照。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淮表示,广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办展环境,产业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巨大,展贸结合紧密,区位优势显著。围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广州成立会展产业工作专班,提出“一产业一展会”品牌体系,有利于打造展产、展城协同发展的国际新样本。而本次活动的主题策划,是目前国内外首次以产业纵深结合为核心的尝试,开创了全球首个展产联动的交流合作平台。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城市能级和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下一步,广州将筹划会展立法,提供制度保障;提升通关、物流等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为展客商营造更便利、高效、安全的会展环境;深耕细分领域,引育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标杆展会,实现展产融合、良性互促。通过会展业与制造业的“双向奔赴”,广州将探索一条以展兴产、以产促展的发展新路,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展业被称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产业则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广州如何继续深化会展业与“21+8”产业深度融合,让展会为经济“注新能”、为城市“攒势能”、为产业“汇动能”?
英富曼会展集团亚洲副总裁兼中国董事总经理龚康康认为,依托会展业这一纽带,既能推动上下游产业深度协同,又能蹚出一条展产展城共生的创新路径。英富曼作为全球最大的主办方,选择布局产业展会注重考量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城市环境等。广州提出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是产业发展方向,也是会展布局战略方向。目前,英富曼在中国举办的展会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建筑、医疗、科技、工业等核心领域,每年吸引参展商约3.8万家,观众人次超210万,这些展会与当地的城市发展基础紧密融合,有效帮助城市重新塑造产业品牌。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创始人及执行董事王明亮也认为,展会通过“以展促产、以展兴城”引擎作用,在推动产业互联和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公司拥有近30年的产业资源积累,每年组织展会超70场,形成完整产业链展示,将紧密扎根广州,发挥“数链百业·云展万家”线上平台作用,有效促进产业链的商贸沟通交流和交易。
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良好,去年营收1265亿元,增加值588.2亿元,今年上半年增加值313.6亿元,形成完整产业体系,呈现要素齐、生态优、场景落地快的特点。希望今后可以引进培育AI+垂直领域应用、智能终端及其产业链两类展会。同时,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会展,打造“智慧会展”,并计划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助力会展经济发展,为产业升级和招商引资贡献力量。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