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国内有两场会展行业国际性的会议,
分别在上海和深圳举办。
从上海到深圳,
老外们聊得最多的是什么?
跟我们有共振吗?
我把最近到上海和深圳两个城市去参加的会展行业的活动感受到的情况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上海、深圳都是引人注目的城市,在上海和深圳举办的会展行业会议上传递出的信息也许能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上海、深圳接连举办两场会展行业的国际会议
先说上海。
6月19-20日,2025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这是全球会展业的三大峰会之一。主办方是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
来了多少人?
来了350多人。
全球知名的国际展览集团和机构的高管,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协会,当然也有我们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会展企业的负责人齐聚一堂。
今年是第九届,你能数得上名字的大的展览集团,英富曼、励展、慕尼黑展览、杜塞尔多夫展览、意大利米兰展览、德国汉诺威展览等等,以及全球三大会展行业的协会,如IAEE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UFI世界展览业协会和SISO独立组展商协会的CEO都来到了上海。说明上海的吸引力足够大。
接着说深圳。
国际会议中心协会(AIPC)2025年全球大会于6月23-25号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这是AIPC成立67年来,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全球大会。
总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位会议中心会展中心的高管聚集在深圳,讨论行业趋势,寻求合作。
这个国际会来之不易。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从申办到举办,整整经过了5年,说明国际会议引进到中国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付出。
老外聊得最多的是什么?
说一下参加上海和深圳两场国际性会展活动的感受。
这个从在上海的地铁和马路上随时能碰到外国背包客或者商务客人这一点能感觉出来,比较明显,北京就有不小的差距。
当然人家上海市是真重视,比如说上海市市长6月20号就会见了来上海参加2025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大会的几个重要人物。
老外聊的最多的是什么话题?
无论是上海还是深圳,来自海外的国际嘉宾异口同声讲两点。
第一个就是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很有意思,参加上海深圳两场活动的外国嘉宾都是不停的在说不确定性下,要如何做好应对的准备,但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更加具有求胜的思维。
世界展览业协会主席、励展博览集团CEO仲昊在上海的会议现场说,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时期,展览行业如果仅仅追求不输、凑合和生存,可能形成战略失误。他特别强调,会展业需要从努力求生转向积极求胜。
老外聊的最多的第二个话题就是AI已经来了,但是很多好像还没有开始真正的用起来,甚至还没有下定决心要去琢磨这个事情,怎么能够跟现实的工作结合起来。
那真正会用AI的这个人是从内部找出来吗?
可能需要把眼光投到外面。
励展博览集团CEO仲昊就建议需要新的视角,而不能仅仅只在本行业寻找人才。应该张开双臂欢迎那些我们行业以外最优秀的人才加入,这样能够补弥补我们所欠缺的数据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果AI和数字化这个短板能够补足了,那应对不确定性就有了更多的底气。
最后一点,我个人明显的感受就是在上海和深圳两个会议现场,包括我在内,不少同行不像老外们那么松弛。
当然你会说锋哥你的角度有问题,国情不同,而且来深圳和上海参加会展行业会议的都是CEO、总经理,他们把压力指标全部分解到下面的总监、部门经理了,他们肯定潇洒。
确实没错,但是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在听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不停的用手机,可能是在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布置任务,或者是跟客户、合作伙伴谈事等等。
但是老外基本上不怎么用手机,或者说,极少在会议现场边听会边使用手机的,这个说明老外真的很松弛。
而我们真的是普遍焦虑,也许我们处的层级不同、环境不同、面对的外部形势和上级领导的要求不同,导致我们压力好大,总是在不停的非常忙碌的用手机处理各种各样事情。
我们很羡慕老外那份松弛。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那么松弛啊?
来源:会展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