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项目是会展业的核心要素,没有项目就没有会展业。会展场馆、展示工程、会展现场的物流、餐饮等服务生意,都来自会展项目。
从展会项目看,疫后发展仍在调整之中。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统计,2019年全国经贸展览项目的数量超过1.1万个。而疫后的2023年是7803个,2024年为8916个。2024年虽高于2023年,但比2019年减少近两成。
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在7月24日发布《全球展览业晴雨表报告》(第35次)(UFI Global Exhibition Barometer, 35th Edition)。报告显示在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和地缘政治冲突上升的影响下,全球展览市场呈现分化态势。报告指出,在美国、德国和中国三大展览市场中,中国是唯一一个多数受访者(55%)预期市场活动下降幅度超过5%的。相比之下,美国和德国的受访者大多认为未来市场将保持稳定。虽然报告数据只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386家会展企业,但与本人上半年所接触会展业者的反映是吻合的。
会展项目洞察 老项目不优和新项目缺乏
促进会展项目发展,是当前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展会展项目,要破解两方面问题,即老项目不优和新项目缺乏。两者都关乎中国会展业的增量。
老项目不优,主要是质量问题。集中反映为大多数项目的专业化品质不高——展览规模上不去、营业收入徘徊,服务水平落后。上规模、有实力的主办机构不多,也是重要原因。
新项目缺乏,虽反映为数量问题,但“上项目”的方法不适应新形势,也是质量问题——在会展业进入存量时代,以传统模式创办新项目,成功率极低。不能与时俱进的“老会展”,已与新项目绝缘。
老项目做优的问题导向
做优老项目,要坚持问题导向。
一问,老项目萎缩是否市场使然?如果项目主题所服务的行业或领域的市场已发生了变化,而且反映为市场需求逐渐消退,就应及时关停项目,不要久拖不决,耗费成本。
二问,老项目能否新增版块?新增版块就是扩大展览范围。老项目做加法,旨在适应新市场,同时扩大展会规模和增加营收。拓新的思路:按项目主题对应的产业链——在产业链的上下游中发掘新版块。如深圳礼品展增加礼品加工版块,通过+1688扩大了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
或在与项目主题相关联的领域、行业中发掘新版块。如2025年春季广交会将“先进制造”作为第一期的主题,新设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生活三个展区,并将长期热门的家电展区融入其中。这一拓新打新之举,大受买家欢迎,到场的境外观众明显高于以“品质家居”为主题的第二期和以“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三期。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表达了参展的强烈意愿。长期服务于日用消费品贸易的广交会,在新形势下推出“先进制造”新版块,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变化(人力密集型产业产品出口比例下降,智力密集型产业产品出口比例上升),显示了“新中国第一展”的创新应变的活力。
三问,老项目能否跨地连锁举办?这是老项目扩大规模的有效方法。连锁展分为“母子展”和“姊妹展”两种。“母子展”中的母展应为品牌大展(展览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子展在母展以外的其他城市创办。“姊妹展”指多地地连锁举办的同主题展览,这些展会在规模上并无主次之分。上海华墨展览公司发展连锁业务的经验可以借鉴。
四问,老项目能否创办收费会议?此举既可增加客户粘度,也可增加项目营收,还可获得项目自媒体内容生产的素材。围绕项目所服务的行业而创办的收费会议,以专业会议为多,而且多在非展会期间举办。
五问,老项目的品质不佳是否因为投入不足或业务技术落后而导致?提高邀约观众的能力和投入水平,是解困的关键。
六问,承办或接办的政府展项目是否进行了市场化改造?改造的重点是:从面面俱到的综合展,向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展转型;从红头文件组团参展的成果展,向市场化方式组展的经贸展转型;从满足政府领导出席需求的活动型展会,向满足参展商需求的服务型展会转型;从依靠财政资金支撑成本的政府展,向市场运作形成造血功能、自负盈亏的商业展转型。
创办新项目的主要途径
从老项目而来——老项目的新增版块,转型成为独立展会。
从专业会议而来——通过“会带展”,进而培育成为一定规模的独立展会。
从专业媒体而来——既有垂媒开辟办展业务,或组展机构围绕产业兴办垂媒,再孵化新的展会。
从新兴产业或地域特色产业而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社会需求,为创办新展提供了市场机遇。如杭州是国内机器人产业的聚集地,今年创办了机器人展会。地域特色产业指集中于某一地域的某种产业集群。如汇集于河北省安平县及其周边的丝网产业,已成为全球丝网产品的重要集散地(70%的产品出口)。安平县创办的国际丝网博览会展览面积达5万平方米,是全球唯一服务丝网产业的展会。目前,全国地域特色产业集群多达上千个,其中许多需要创办展会打造技术交流和市场营销的平台。
以项目为抓手 驱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驱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抓手是会展项目。如何抓,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建议,仅供参考:
政府主管部门可从三方面促进: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在新编“十五五”规划中明确会展业“抓项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这与发改、科技、工信、农业、文旅等部门“抓项目”的方式并无明显不同。规划中,要对老项目做优、新项目创办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二是,推行清单管理。要梳理既有项目,在评估诊断的基础上提出分类管理意见。同时,根据本地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新项目布局。
三是,创新奖补政策。根据规划目标调整奖补方法,支持老项目做优、新项目创办。可借鉴江浙沪地方政府以“揭榜挂帅”政策吸引、支持高新技术项目落地发展的经验,推动会展新项目的创办。此政策如能落地,将可发挥“一石三鸟”作用——引导会展项目主题创新的方向,推动构建产展融合发展的机制,降低新项目创办的风险。
主办机构可从五方面着力
在项目开发上,无论是老项目做优,还是新项目创办,都应强化展产结合的思维,做好赋能产业链的文章。
在人力配置上,老项目开辟新版块要明确专人负责,并给予相应待遇。新版块要设定展位、观众数量、营业收入的目标。领办新项目的项目经理要有学习能力,善于做商务,而且要熟悉营销业务。
在成本投入上,要加大营销投入,主要是项目自媒体内容生产与宣发、观众邀约和组织配套活动的投入。
在项目管理上,要实行“一把手工程”。企业领导要参与前期调研、关键问题决策、进展过程督导和协助解决困难。领导不负责、不使劲,用错人,是新项目夭折的主因。
在培育周期上,新项目一般需要三年时间,做到头年奠基,二年成型,三年不亏。
来源:张凡的会展洞察